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动物福利说大一点,关系到社会文明水准;说实际一点,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及时更新观念,跟上国际社会的潮流。这不是赶时髦,而是我们的动物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即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办事,重视动物福利问题。
二、对孩子品德及心理教育的影响
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与心理素质,是从小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及教育逐渐形成的,因此如何以好的方式、合适的内容来教育、引导孩子,就变得非常重要。国外教育学生是将品德与心理放在首位,我们虽然也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近30年来,学校及家庭的教育,仍然是将智育、学习成绩作为首位,“成绩好=好学生”是许多成年人对孩子的期望与标准,品德及心理教育变成一种形式甚至忽略,以至于不少孩子成为学历教育的受害者、牺牲品!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我们应该从小学教育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四大缺陷,一是心理教育,现在的教育往往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环境教育,应该提供宽松的环境,创造好的学校与宿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与人和谐相处;三是人文精神教育,教学生怎样做人,与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相处;四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联合起来,为学生制定一个统一的努力目标。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教育固然重要,但学历并非人才的惟一标准,以学历的高低、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品德的标准是极其错误的。2002年清华大学准研究生刘海洋用碱和硫酸泼熊;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残杀四位同学;2005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张亮虐杀20多只猫;2006年北京大学一学生干部在图书馆将一只小猫当众摔死……这些发生在国家重点大学的残忍事件,其当事人都是高才生,也是好学生、乖孩子(在事发前,以现有的学校、家庭的标准来衡量)!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心理问题,其实这正是凸现现行教育存在着严重问题的表现。不论是对待他人生命,还是对待动物生命,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这是现代文明最起码的准则。而现在学校对学生在生命方面的教育,只有反对毒品和交通安全两个部分内容,家庭伴侣动物的爱护基本上是空白。这也难怪,教育管理部门没有要求嘛,有的家长和老师本身就不喜欢小动物,怎么会去教育学生、孩子爱护小动物呢?会出现上述的悲剧也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些悲剧还将一直重演下去,如果我们还是漠视尊重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话!孩子的天性是纯真善良的,从小喜欢小动物也是他们的一种天性,所以孩子与动物也是最容易相处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与小动物的相处引导孩子爱护、关心小动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宽容心,也会增加孩子的责任心和对生活的乐趣,而且可以使孩子感受生命从诞生到成长的奇妙过程。现在,德国、日本、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将狗、猫小动物带入课堂,作为教育学生的活体教材,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人在一些大中专及中学开设“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系列讲座,学生们都觉得很有兴趣,反应也很热烈。
今天的教育应当“降格以求”,去追求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品格。在让学生追求崇高理想和高深学识之前,先让他们学会人类最基本的理性和情感;在让学生熟记法条、远离“法盲”之前,先让他们了解任何侵害他人的事都会要受到处罚的。人格培养,首先是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对所有自然生命价值的体验,才能使人类变得文明起来。当今现有的淘汰式教育体制,并非是普及性的,而是精英教育。我们无法统计,在这种体制中造就的高学历人才中,到底有多少是“考试机器”。人们追问过刘海洋的作案动机。他说,他想试试黑熊对硫酸的分辨力。但刘海洋十几年所学的知识,却没能使他对硫酸“有可能”伤害动物做出一个明确的分辨。这使我们联想到,对生命的体验,应当是人生的体验,同样,生命教育的匮乏,预示着人文精神的匮乏。我们应该把这一事件中的刘海洋不看作是一个“个人”,而应看作是一个“类”,不要把刘海洋当作极端的特例,他只是一件“产品”。同一教育机制在每一个学校都同样运作着,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会有很大差别的。
印度圣雄甘地说过:从每个国家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民族文明素养。作为“生命主体”,人与动物具有某些基本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包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能够意识到这个世界,意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无论是涉及到身体、自由还是生命本身的重要性,而且不管其他人在意与否,这些事情都会改变其生活的质量和延续性。因为这些相似性,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人的权利,不管这个人是天才还是愚者;同样是根据这些相似性,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动物的基本权利。禁止虐杀动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