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类的体内寄生虫
壹犬绦虫
寄生于大之绦虫类甚多。密布于世界各地。为犬之重要寄生虫。最常见的瓜实条虫,虫体很长,头节吸着在粘膜上,其节片会随 粪便排出,经跳蚤而传给其他犬只。虫体大量吸取营养,而使犬只营养不良、毛质干燥无光,若虫体过多,亦会阻塞肠道。
1. 犬绦虫(瓜实绦虫) Dipylidium caninum 大小15×50宽2mm。成熟节片之形状似西瓜种子。寄生于犬外亦可寄生于猫、狐,偶见于人之小肠。中间宿主为犬蚤及犬虱。
2. 胞状绦虫Taenia hydatigena大小120×500,寄生于犬及野生肉食兽之小肠。中间宿主为猪、绵羊、山羊、牛。有时为犬、猫、猿及人。在中间宿主之腹腔浆液膜、肝、横隔膜等处形成鸽卵大至鸡卵大之细颈囊虫。
3.孟松裂头绦虫 Diphilobothrium latum大小80cm寄生于犬、猫之小肠,第一中间宿主为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蛇、虻、鼠、狸、狼、貂、猪、在人体甚少见。
一生活史
拟叶目绦虫(裂头绦虫)与圆叶目绦虫之生活史差异甚大。裂头绦虫之绦虫有产卵门,故寄生时虫卵与粪便同时排出。虫卵于自然界徐徐发育,经2至3周后孵化出六钩幼虫,六钩幼虫于水中游泳被第一中间宿主水蚤食入于其体腔,约经20天后成为前拟尾虫(procercoid)。
有前拟尾虫之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之蛙、蛇、猪、鼠等摄食,寄生于其皮下组织、肌肉、及体腔,经3周后变为拟囊尾虫(plerocercoid),拟囊尾虫被最后寄主摄食时则感染。圆叶目绦虫之绦虫无产卵门,故成熟节片不产卵而直接与粪便同时排出,被中间宿主摄食后于其体内发育成囊虫(cysticercus)。
二病害
症状通常以消化障碍兴贫血为主征。寄生数多时有肠炎、下痢或便秘、稀毛、异嗜、腹痛、肛门有痒觉、故以会阴部着地爬行。
三诊断
粪便检查。裂头绦虫可由粪便中检出虫卵。一般绦虫需由粪便中检查成熟节片。孟松裂头绦虫卵60~63×30~35卵壳厚、微棕色呈纺缍状。左右之弯曲,两端尖一端卵圆,内含一个卵细胞与数个卵黄细胞。一般绦虫类依形态易识别之。犬绦虫呈瓜子种子状, 7~2至3m,两端尖,胞状绦虫比犬绦虫大7mm,各节两端呈方形状。
线虫类
参、犬蛔虫
寄生于犬、猫及狐之小肠。成虫约79~20cm。 幼犬感染率颇高。大都来自胎盘感染,即怀孕的母狗经胎盘将仔虫传给胎儿。虫摄取营养,使患犬发育不良,且偶而会下痢、呕吐、胀气等症状,甚至引起其他的疾病。幼犬应于三、四周龄开始驱虫
一生活史 似猪蛔虫。
二虫卵、仔虫之抵抗性 似猪蛔虫。
三病害 似猪蛔虫有消化障碍和由于迷入其他部位(非真寄生部位)所致之障碍等。尤于幼犬腹围膨大且可诱发犬瘟熟或常起一种易与犬瘟热误诊之癫痫发作。
四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 85~90近乎卵圆形,卵壳厚、无色、表面不平滑,微凹陷,卵内细胞未发育,充满于卵内呈暗黑色。
肆、犬鞭虫
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于犬盲肠及结肠,经口感染,不须中间宿主。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环境下,经二至四周孵化成仔虫。幼犬感染可致发良不良、贫血;寄生数目多时粘膜血管会受损而造成下痢、排血便、盲肠
炎和结肠炎
一生活史 似猪蛔虫。
二虫卵、仔虫之抵抗性 似猪蛔虫。
三生活史及虫卵之抵抗性 似猪鞭虫。少数寄生时无着明症状。多数寄生时黏膜受损而排血便(鲜红色)。
四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似猪鞭虫卵但较大,72~89×37~40,卵壳厚、黄褐色、呈木桶状,两端有透明半突起。
伍、犬钩虫(犬十二指肠虫)
寄生于犬、猫、狐(偶见于人)之小肠而吸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有55%之寄生率。为甚重要之小型线虫。 69~120早15至2Omm。
虫体虽小,但因会吸取血液,为害颇大;该虫可经胎盘、口腔及皮肤感染,症状因个体及感染程度而异;轻者不易察觉,一般有消粪便常常黏液及血丝;严重者,可因急性贫血或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一、生活史
发育环可分为五期。虫卵于夏季经1至2天就含有仔虫。孵化后之仔虫似杆线虫可摄取食物。2至3天后行第一次脱皮,第五天脱囊第二次脱皮,此时已不摄食且具感染力。感染法为直接感染有下述三法。第一法经皮感染:自宿主之皮肤穿入沿血管、淋己管经肝脏、心脏至肺穿破肺胞循支气管、气管、喉头经食道、胃至小肠上部寄生
然后脱皮三次成成虫。于感染后约经5周始可由粪便检出虫卵。第二法经口感染:经食物食入宿主体内之被囊仔虫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