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调整性别比例 在藏獒育种场或繁殖场中,为了能充分发挥种公、母犬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控制近交,防止因交配不当,出现藏獒品质退化,提倡每只公犬可搭配3~5只母犬,公母比例子为1:3~5。这样规定,仅仅是从种公犬的配种能力出发而确定的,实际中还必须结合考虑到公、母犬的年龄组成,如果公犬的年龄偏大,即将更换,就必须及早留出后备公犬。种公犬的选留一般采取选5留1的方案,即在预留的5只后备公犬中,经综合鉴定后只选留1只公犬作种用,而后备母犬的选留多采取选3留1的方法。据此说明,藏獒养殖场在考虑性别因素整顿犬群时,必须同时兼顾年龄因素,留有充足的后备犬,借以保证犬群的旺盛生产潜力。
(二) 保持家系血统藏獒养殖场中一般应当至少保持3个以上公犬家系和9个以上的母犬家系,称为保持血统。保持家系血统的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近交,防止退化。有资料说明,藏獒作为一个原始的地方犬品种,曾经历了严酷的自然条件的磨练和藏族牧民严格的人工选择,犬群中隐性不良基因的频率应该是不高的。在该犬种群中日前仅发现和报道存在髋关节脱位与上下颌咬合错位的隐性基因遗传。但近交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交有可能造成群体内优良基因的丢失,会对藏獒品种资源的保护的选育造成严重影响。在有一定规模的藏獒养殖场,如果没有专门的目的就应努力控制和防止近交。其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是尽可能按照犬群公、母比例的要求,多留不同血统的种公犬,最好达到每只公犬代表一个血统。不同家系或血统的犬往往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提倡保持血统,实际上就是保持了不同的犬只类型,为进一步加强人工选种、选配,促进藏獒品种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三) 调整年龄结构无论是藏獒育种场、繁殖场或商品场,在开展藏獒选育或繁殖中,都始终应注意调整犬群内部的年龄结构。在正常情况下,老龄犬不宜太多,幼龄犬和适龄犬比例也要适当。母藏獒最佳的繁殖年龄在2~5岁,公犬在3~6岁,世代间隔(即繁殖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为2年。老龄犬太多,犬群的平均繁殖能力会下降,犬群易老化;幼龄犬太多,首先不利于犬群在当前的繁殖,反而会加大养殖成本。一般而言,在规模化的藏獒养殖场,要根据藏獒的繁殖能力、配种能力和世代间隔的长短,使各年龄阶段的藏獒保持合适的比例,使犬群在世代繁衍中,能不断淘汰老龄犬而增补幼龄犬,能使最优秀的个体和处于最佳年龄阶段的藏獒个体加入种犬行列。经优化组合的河曲藏獒保种选育核心群犬群结构如表7-1,可供参考。
表1-1河曲藏獒保种群年龄结构
年 龄
公 犬
母 犬
合 计
只数 %
只数 %
只数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