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否容易咬人跟狗的大小不相关。不妨参考是否属于攻击性强、脾气暴躁的类属更加科学。
困局3:上牌狗照干“坏”事!
9月2日晚,南国奥园周妈妈在小区里遛狗时,另一位业主的一条小花白狗向她扑了4次,她的大腿当即出现血痕。为此事,邻里之间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武力相向。
不少市民对记者说,让狗上牌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上牌之后的有效监管。不然同样改变不了狗所带来的咬人、卫生和噪音问题。
建议:实行有效监管
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劲平在市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的提案中建议“明确限养犬只品种,明确划出禁养区、限养区”。
对于加强监管狗类的问题,公安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实现管理工作社区化。把养犬管理纳入治安管理日常工作范围,融入社区警务之中,形成公安派出所、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齐抓共管的新模式。
困局4:只是玩狗不管狗
有关半夜犬吠和到处拉屎,记者都曾经亲身感受其害。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记者说,有些狗主只管玩狗逗狗,却不约束它,结果给别人带来了困扰和麻烦。
按规定,犬只户外活动必须带犬牌、戴口罩、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犬只排泄的粪便立即收集清理、不得进入道路、公园、广场以外的公共场所等。然而实际情况是,90%以上的伤人犬都没有按规定拴狗链,绝大多数狗主没有给爱犬处理粪便。
建议:管狗不如管人!
一些狗主对记者说,狗是否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还是看主人自身的约束力和公德心。
郭教授说,一般立场上,他不赞成动不动打狗。狗是否影响他人,最重要看狗主的文明道德程度。有一次在国外他看到两个老人蹲在地上,原来是在给狗清理粪便。他们随身带着卫生纸。这样的文明养狗行为值得仿效。
本报记者王雷 实习生胡一平
整治何艰难!
狗一被“拘留”就有人说情
9月22日,广州开展了一次针对狗类的清查打击行动,重点对非法销售、诊治犬只,豢养大型犬只,违规遛狗和不按规矩和不按规定进行犬只免疫等四种违规、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清查。
记者跟随由越秀区宣传部、公安分局,区卫生局、区城管执法大队等组成的整治犬只专项行动组到洪桥街三眼井社区开展行动。
据群众反映,在三眼井一巷一间楼房的九楼养有狗。行动组走到7楼时就传来了吓人的狗吠声,九楼养狗人家的阿婆说,狗是她孙子小时候抱养的“腊肠狗”。由于没有《养犬许可证》,属于非法养犬,“腊肠狗”被带回了洪桥街派出所候处。这时,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一脸怒容赶来,直骂执法人员“真离谱”、“好绝情”。原来她是为九楼那只腊肠狗而来的。她争辩说:“狗是前几天才从朋友家拿回来玩的,根本不是我家养的狗!”她坚持说没有收到犬只整治信息,未接到居委会开会通知———“什么都不知道”!
在洪桥街派出所记者还见到整治小组从一网吧带回来的一只高大黑黄杂色牧羊狗。按《广州市养犬管理规定》第七条第四点规定:“所养犬只须是躯干长度少于60厘米、躯体高度少于40厘米的玩赏犬。”这只高大的牧羊犬已超标,是无法领取到许可证的。网吧工作人员为这只非法狗百般说情。
最让整治人员头痛的是一些“铁杆”狗主。行动开始那晚,九兜巷某个体户的一只杂牌白狗在社区内到处窜,行动组将它捉住。狗主闻讯暴跳如雷,大喊:“狗在人在,狗亡人亡!”整治小组人员再三劝说之后,他才心服口服表示把狗送往农村亲戚家,并马上开摩托车将狗运走了。
洪桥街办事处干部说:“狗只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投诉也最多的一个问题。它容易造成邻里关系紧张,不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我们是宣传与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非法养狗行为。”本报记者钟?璐实习生苏镁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