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犬给一部分人带来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可能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危害。当养犬成为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仔细审视我们现有的犬类管理模式,人们发现:“规范养犬”有待思路的转变。昨天下午,就犬类管理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到市公安局专题调研。
“犬证”降门槛 惩罚加力度
【数字】目前,本市共发放《养犬许可证》106455张,其中,黄浦、卢湾、静安和浦东陆家嘴等限养区发放了4544张;上述地区之外的控养区发放了32684张;农村地区发放了69227张。而本市实际养犬总量约为40万~50万只。
1993年本市颁布了《上海市犬类管理办法》,对养狗实行数量控制。目前,本市《养犬许可证》的有效期是一年,养犬户须每年办证;限养区内每年每只狗办证需交纳2000元,控养区为1000元,农村地区为100元。再看“有证”和“无证”的数量反差,不难发现,设置高准入门槛并未能实现有效控制。
【思路】降低准入门槛,少收或免收办证费;同时,重新设定养犬户应当承担的法律和社会责任——养犬户如果不能依法“规范养犬”,造成社会危害,要付出比办证高得多的代价。
市场化运作 服务养犬户
【案例】几年前,上海开始推广电子警察,设置到第150个电子警察时,公安再也“推不动“了。原来,1名警察要管理5个电子警察,成本太高。于是,电子警察转交给保安公司监管,由保安公司负责下载违章信息。司机闯红灯一次罚款200元,其中一部分就作为保安公司的监管报酬。目前,全市有电子警察800~1000个。
【思路】上海的犬类管理可否也借用这个思路,比如成立犬类市场经营管理公司,由政府购买服务;不仅改变犬类管理过于浓重的行政色彩,也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有证犬提供注射狂犬疫苗等系列服务。而警察的责任则是捕杀野犬、无证犬和伤人犬。
借社区力量 倡“养犬自律”
【案例】今年7月,在卢湾区大同花园出现了两份公告,一份是60多户养狗居民的自律公告,公示小区宠物俱乐部的6项纪律;另一份是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联合表彰公告,表彰宠物俱乐部勇于自律的行为。
【思路】目前,上海的犬类由公安部门管理。有关人士呼吁:上海的地方立法可否明确,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宠物俱乐部等社会组织或企业都有义务倡导“养犬自律”,以便发动更多社会力量规范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