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因為哈士奇犬的叫聲低沉嘶啞,便稱此種犬為哈士奇犬;另一種講法則是阿拉斯加淘金客在駕馭雪橇時發出Husky的聲音〈意指沙啞的喊聲〉,而讓它取得此種犬名。
哈士奇犬最有名的事蹟便是于1925年1月,美國NOME地區居民遭白喉病侵襲,當時該地並無血清可供治療,最近的血清所在地遠在955英哩外,當血清送至距NOME尚有657英哩的地方時,當地原有直昇機可供運送,不過駕駛員回內地避寒,無人可駕駛直昇機運送血清,由于已有患者死亡,在緊急情況下,便決定改用雪橇運送。657英哩,以當時運送速度來看,正常下必須花費25天,由于患者急速增加,當時接受此一任務的SEPPALA決定採用接力方式運送血清,在彼此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僅僅花費五天半便送至NOME,解除人們患病死亡的危機。 哈士奇雪橇犬通常是集體行動,正常情形下,約需十六隻拉一個雪橇,因此領隊犬相當重要。本次事件中,由于記者報導有誤,使得人們口耳相傳的領隊犬變成BALTO,為一隻年輕的哈士奇犬,但實際的領隊犬則是TOGO。當時TOGO已經十歲多,在長程跋涉完成任務后,便因腿傷退出雪橇賽,送至緬因州怡養天年,並于1929年12月死亡。TOGO的遺體現存放于博物館中,並于紐約中央公園設有紀念碑,以供后人瞻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