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本报最先报道了合肥市养狗为患的现状,引发了随后的“狗患”整治,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合肥市的“狗患”整治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
欣喜:整治一个月已见成果
今天早晨7点左右,记者来到和平广场,在这里晨练的市民对现在的整治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孔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在这里晨练,天天都有几条狗过来凑热闹,小狗还无所谓,大狗跑到谁身边,谁就不敢动了,生怕被咬一口。而这一个多月以来,和平广场的狗少多了,尤其是大型狗和流浪狗基本上看不到了。不过小型的宠物狗还是有不少,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人牵出来溜达,而且傍晚明显多于早晨。赵先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现在即使是小宠物狗,也都是有人牵着的,以前那样散养的基本没有了,而且这里的狗粪现在也少了很多。
担忧:整治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在市民眼中,虽然目前的“狗患”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有疑虑:“会不会只是一阵风?”唐女士表示,现在晨练的时候看不到大型狗不代表市内就没有大型狗了,她家楼下的邻居家就有一条,“狗患”整治以前每天傍晚的时候都要带出去溜达一圈,只是最近整治比较严厉,它才安然呆在了家中。这段集中整治过去之后,它肯定会重新上街溜达的。
“狗患”整治怎么才能形成长效机制呢?市民表示,整治不能只在街上进行,要挨家挨户地入户调查,摸清究竟有多少狗,该上牌的上牌,该清理的清理。另外要有专人负责,市民看见了未上牌的狗知道向谁举报。否则这段整治之风过后,现在蛰伏的狗又会大摇大摆出来溜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