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狗的人不少,但72代人狗趣不断的罕见
中科院老教授为700多条流浪狗找到家
住在我市的这位老教授是一位遗传学专家
听说大连甘井子区泡崖街道万众社区居民刘锡范养狗的事后,多数人都要连续惊讶两声:“啊?十几年‘捡’回700多只流浪狗!”“呀,放着高档房不住,专门给狗买套房住在一块!”今年63岁的刘锡范是中国科学院一位退休的教授,是一位遗传学专家,他从1992年起就开始“捡”流浪狗回家、给它们治病、再找到新的主人。
刘教授为什么这样照顾狗?除了他自身的爱心外,还缘于传统,他告诉记者,两千多年前,汉武大帝时封的专门负责养狗事宜的官员就是刘教授的祖辈。从此,几乎每一代传人都有过养狗的历史,到他这是第72代,这些都是他通过查族谱知道的。
养狗义不容辞
选主人很苛刻
1992年,刘教授还在北京工作,一天傍晚在大街上溜达时,他看到路边有只小西施狗,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看样是被人打后遗弃的。小狗乞怜的眼神让他始终迈不开步子,于是就捡了这第一只流浪狗回家。2001年退休后,刘教授回到大连,因为收留的小狗太多,他干脆在甘井子区泡崖街道万众社区附近买了一处房子和它们住在一起,周末才跟家人团聚。
今年年初,邻居在垃圾堆发现一只被人装在塑料袋里已奄奄一息的小狗后告诉刘教授,他立刻就去垃圾堆里把狗捡了回来。小狗原来得了螨虫病,浑身长满了癞子,经过刘教授一个月的悉心照料,小狗完全恢复了健康。这只小狗是2006年刘教授“捡”的第一只狗,被编号为“六一”,由于他收留的狗太多了,以至于起名字都起不过来,因此除了几只有特点的狗外,其他小狗都只能用编号做名字。
通过这么多年和狗打交道,刘教授自有一套跟狗交流的方法。一次,他看见一家工厂附近有一只体形很大、面相又显得凶狠的狼狗,听说它是走丢了在外面跑了几天,但没人敢接近。刘教授就走了过去,“孩子,你放心,我不会伤害你的,跟我回家吧。”他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大狼狗的头顶,这只狗就乖乖地跟在他身后回了家。刘教授一边认真照顾它,一边到处打听狗主人的下落,二十天后,狗主人来认领时,这只大家伙竟有些恋恋不舍。
这些年,刘教授前前后后收留了700多只流浪狗,他称自己这里是中转站,患病的狗一旦恢复健康后,他就会为其再找到一个新家。刘教授手里也有一些总送不出去的狗,比如现在他家里一共18只狗,有7只不是眼睛瞎了就是耳朵聋了,他对它们更关爱。一只叫“小狗子”的蝴蝶犬本来长得特别可爱,可却得了心脏病,动不动就抽搐倒在地上,经常需要打强心剂,在刘教授的家里已经呆了6年,是个“常住客”了。
刘教授对狗特别慈爱,可给狗挑选主人时却非常严格,他告诉记者,要养他这里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退休的老人,这样才能有充分时间照顾狗;二是有足够的钱能养得起;三是要有宽敞的地方让狗居住。一般来要狗的人养了一周后,刘教授都要回访,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确实具备养狗的条件。一次,他去一个人家里观察,结果发现小狗被关在笼子里,连喝的水都没有,他一气之下,把小狗带了回去,以后再没把它送人。刘教授说,这些流浪狗都特别可怜,已经遭过一次罪了,就不能再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