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豢养狗猫等宠物的人家越来越多,因而人被宠物咬伤的事常有发生。人一旦被宠物咬伤怎么办?当然是立刻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人倘若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抓伤,狂犬病毒就会进入身体,一旦发病,死亡率百分之百。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狂犬病的死亡率连续几年位居各传染病的高位。
毫无疑问,狂犬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杀手,即使今天的科技水平,对于狂犬病
的治疗也是无可奈何。不过幸运的是,人类发现了狂犬病疫苗,使狂犬病迈入了可以预防的序列。
最先培养出狂犬病疫苗的,是世界微生物学的创立者、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学家——路易·巴斯德。
19世纪下半叶中期,突然袭来的狂犬病在法国大流行。肆虐的病情使医务工作者束手无措,法国陷入了恐慌。在举国的焦虑中,巴斯德责无旁贷地开始了对狂犬病的研究。开始,他认为狂犬病是由于细菌所致,于是就取来疯狗的血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却发现什么异常都没有。其实,狂犬病的病毒和细菌相比要小得多,一般的显微镜根本就观察不到。
然而,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这一点巴斯德当时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所以几经周折,他都无法培养出意想中的“细菌”。
这可怎么办?
巴斯德想尽了办法,试图取得狂犬病的疫苗。最终,他把疯狗的脑髓干燥起来,使病毒毒性减弱,然后将其注射到动物的体内,观察反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惊喜地发现,病毒在动物体内产生了抗体。
不过,干燥狂犬脑髓的办法很不可靠。于是巴斯德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明了活体培养法。他把狂犬病的毒液注射到兔子的脑膜,当其死后,再提出脊髓接种到另一只兔子的脑膜,这样经过多次,狂犬病毒的毒性就变得十分微弱。这种活体培养出的微弱病毒,就是狂犬病疫苗。从理论上讲,由于狂犬病病毒的发作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因而只要在被狂犬咬伤后及时注射这种疫苗,就能挽救生命。
狂犬病疫苗培养成功了,但谁愿做使用疫苗的第一人呢?
1885年7月6日,一位母亲抱着一个被疯狗咬伤的男孩四处求医。医生们无奈地摇头叹息。一位医生说:“去找巴斯德吧,或许还有点希望……”
巴斯德当然不能见死不救,但也要说明利害:“夫人,这种疫苗可从来没有在人的身上实验过……”
男孩的母亲表现得十分明智。
于是,人类史上第一只狂犬病疫苗注射到了小男孩的身体内。
随后,巴斯德逐渐加大剂量。7月16日,巴斯德给男孩注射了第14只,也是最后一只疫苗。这只疫苗毒性很大,可以使一只兔子立时毙命。
大家交织着希望和不安的心情等待着。
潜伏期过了。
更长的时间过了。
小男孩得救了,人类第一次人体预防狂犬病获得成功。从此,一个新的学科——科学免疫学诞生了。
狂犬病疫苗的培养成功极大地惠泽着后来人,巴斯德也因此被誉为医学史上“得到人类最大的赞扬和感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