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里的狗,他们认为是上天给他们的神犬,而西藏是护法用的。现在无论是西藏或袖犬基本都没有了。芦荻说她从来没亲眼见过袖犬。在早年外国人拍摄的老照片上,曾有西藏贵族妇女拿着这种狗。“当初我们找赵朴初赵老,想利用他的关系从喇嘛那里弄些袖犬回来培育。赵老后来去世,再问喇嘛,他们都说没有了,讳莫如深。”西藏名犬被国际承认的就有4种,现在仅有藏獒还相对容易见到。然而经常奔走青藏高原的张帆先生告诉记者,近十年来他亲眼目睹藏獒迅速退化,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张帆先生是云南昆明地理所的副所长,他同时也帮助香港“中国探险学会”保护藏獒。张帆说,学会的宗旨是做中国边远地区文化和自然的保护工作,探险只是保护的过程。根据这个宗旨,学会在项目选择上主要是文化和自然结合的课题。藏獒的保护正好同时具备这两点。张帆所说的退化,最主要表现就是体型变得瘦小。“藏獒有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头大肩高,背高最少60厘米以上,大点七八十厘米。随着西藏和内地交通的日益便捷,很多内地狗进去把藏獒血统混了,50厘米以下的藏獒现在很多了。不但如此,好的藏獒许多都被卖到内地。对藏獒的这种处境,张帆说普通藏民并没有太多意识。
除体型上的退化,精神上的就更严重了。张帆说,传统藏獒对陌生人极具警惕性,如有生人通常会猛扑过来,现在很多狗最多叫两声也就不理你了。他认为这与藏獒本身功能价值的丧失有关。“过去藏獒是很好的护卫犬,就是看家狗,现在也不大需要了。”香港“中国探险学会”在云南德钦梅里雪山附近建立了一个藏獒培育基地,之所以选择德钦,是因为那里海拔高,这对于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带的藏獒发育非常重要。从1991年开始,张帆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各地,搜寻优良藏獒,有时候一年甚至多达三次。“过去青藏高原狼多。1991年我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早上走出帐篷,几只狼就在不远处。1998、1999年偶尔在野外还能碰到,与狼相遇的时候,狼倒先吓跑了。狼没有了,藏獒对藏民的重要性也在降低,藏獒品种也随之退化。”
张帆说,作为一个古老的中国犬种,藏獒从来没有被人为提纯过。目前美国养犬俱乐部(AKC:American Kennel Club)制定了一个藏獒标准的讨论稿,其中一些标准与中国传统认定上的标准差别很大。比如美国人不认可白色的藏獒,而张帆表示他就亲眼见过强壮的灰白色藏獒。芦荻甚至认为,白色藏獒是藏獒中的极品。张帆认为AKC“过于武断”。“尽管AKC有经验有技术,但是这个标准没有考虑到藏獒作为一个品种的多样性。青藏高原那么大,不同地域内连藏族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完全一样,狗与人类同时进化发展,同样也具有多样性。不但在体形上具备多样性,具体到嘴、眼、唇都不一样。青海的藏獒和西藏的藏獒就有区别。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连成一片,那里的藏獒比较相似,体型高大,头嘴都大;青海靠近四川和甘肃的这一块的藏獒有一种雄气,非常壮实威猛。迪庆一带的藏獒多是黑金色,个子大,额头突出。”
现在遍地开花的藏獒养殖基地能够挽救藏獒的命运吗?张帆说,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繁育藏獒在体型和性情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别。“北京、河北夏天热,藏獒的身体本来是适应当地稀薄的空气和高海拔高寒条件的,到了北京、河北,藏獒的长毛成了累赘,我看到很多藏獒懒洋洋的,根本不想动。昆明荷花市场就有一只大藏獒,热得直流口水,整天一动不动,也就成了一只大哈巴狗。”
香港“中国探险学会”的藏獒保护项目,是希望将搜寻到的优良藏獒繁育到一定数量种群后,再返回西藏设立藏獒保护区放养。从2004年开始建设,基地目前共有15只藏獒,近年就会有小狗出生。德钦虽然海拔较高,但距离内地太近,放养的范围也有限,原生态环境也不够,并不具备设立保护区的条件。他们设想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合作,选定一个地区,可以是州、县,作为藏獒保护区。将该地区的杂种狗清除后,同时通过立法禁止外地犬种进入,再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