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电:4日下午,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兰州)藏獒文化节在兰州黄河国际博览中心闭幕。全国各地的206只藏獒参加了此次文化节,藏獒成为此间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有关人士呼吁说,莫让商业活动、市场交易中的巨额利益和兴起的无序养殖让藏獒最终身败名裂。
懂得藏獒的人都说:“千金易得,一獒难求”。长篇小说《藏獒》的作者杨志军说,藏獒是一种高素质的存在,集中了草原的野兽和草原的家兽应该具备的最好品质。
据了解,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鬣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人类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杨志军说,现存于欧亚两陆的几乎所有大型凶猛犬种的祖先都是藏獒。
据介绍,藏獒素质的形成,除了遗传和血统,更重要的是环境的熔铸打磨,是狗和自然,狗和人类互为依存、艰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发育和雕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质量。
目前,每年的12月到次年7月,从西宁、兰州、四川及西藏发至北京等省市的藏獒每天可达约四五百只。“许多人以藏獒为赢利的商品,而不是真正从藏獒的生命、物种的延续上去着想。”杨志军说,藏獒的心肺已经适应了在含氧量只有50%的地区生存,到了内地就显得情绪不好,有烦闷、记忆力丧失等表现。他说,青藏高原的藏獒成活率在70%以上,可是贩到内地的藏獒存活率只有40%。而且,无序的养殖也对藏獒种的纯粹性发起挑战。
杨志军认为,为提高藏獒种的纯粹性,应该在青藏高原建立藏獒原生态自然保护区,让藏獒回归到牧民的草场上,天天面对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威胁,使这一物种的延续做到可持续发展。
藏獒养殖户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来自内蒙古包头市兴源藏獒养殖基地的陈明刚说,他的藏獒养殖基地是2002年建立起来的,基地今年已经实现了赢利。
“现在藏獒养殖市场属于初级阶段,各地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藏獒的认识也不同,甚至对于藏獒的评判标准和价值标准也有一定差距,不利于藏獒市场的繁荣和进一步的发展。”陈明刚说,“我们期待尽快能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市场。”
来自甘肃天水市麦积山原生藏獒园的园主岳虎堂说,“不同的环境下藏獒有不同的定位,它可以是防暴犬、工作犬,还可以做为宠物犬家养。”
岳虎堂说:“现在藏獒的市场价格并不高,对藏獒的评判标准已经科学多了,不再像原来那么单一、片面,现在通常都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评獒,从一只獒的纯度、身高、体重、品相等等方面来综合评定一只藏獒的级别和价值。”
他认为,草原上环境、饮食与养殖场的确是大不相同,所以藏獒长大以后还是会有一定区别的,但人工养殖也有一定优势,在科学喂养、营养喂养方面,园区养殖还是很有优势的。
来自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成林告诉记者,玉树结古地区几乎家家户户现在都养殖藏獒。而他是从2004年开始养殖藏獒的,现在家中养有10多条藏獒。
成林说:“去年花费在藏獒养殖上的费用大概在1万多元,收入了近10万元,今天卖掉了两条刚刚出生才40天的小藏獒,收入了1万元。”
成林还说,近两年随着藏獒养殖升温,当地成立了多家藏獒养殖协会,来引导、规范养殖户和养殖市场。养殖藏獒让成林尝到了甜头,他说今年准备扩大规模,多养殖一些藏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