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8日讯:对于许多喜爱宠物的人来说,云南牟定县“打狗风暴”是2006年投射在他们心间最大的阴影。5万只狗丧命于“狗”年,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宠物世界的爱心大讨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宠物与人如何和谐相处上。
正方:养宠物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一部分民众的情感诉求。养宠物除了让他们表达爱心、找到一份情感依托外,还可以减小精神压力,娱乐休闲,享受快乐生活。
反方:“宠物热”所带来的危害和弊端已十分明显,诸如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狂犬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等,已成为城市管理的诟病。宠物是埋在人们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孰对孰错?孰轻孰重?
“宠物热”折射情感需求
近年来,城市“宠物热”席卷中国。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宠物的消费高达几十亿元,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的宠物饲养量还会不断增长。持续升温的“宠物热”折射了现代都市人群的情感需求。
社会学家认为,宠物的情感功能主要体现在情感替代、情感补偿、情感转移上。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人情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宠物成为情感支持的一种替代源,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种人与宠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获得某种情感上的补偿和寄托。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离家就业,许多家庭提早进入了空巢期,老人们只能通过养宠物实现情感的替代或转移。
另一方面,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令人喘息,散步、阅读、锻炼等休闲方式因为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日渐减少。人们需要在宠物身上释放压力,并以宠物为桥梁,结交朋友,满足沟通与交流的需求。“喜欢狗的人很多,他们可能也会对我的狗产生兴趣,进而对我产生兴趣。”一位遛狗男士笑言,他希望通过遛狗,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找到“温泉”。
可见宠物确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打狗事件”引发的争论又使人们再次验证了“过犹不及”。有关专家表示:适当的转移人们对于宠物的恩宠,为“宠物热”降温势在必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