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约有五万名视障朋友,却只有十四只合格的导盲犬。2006年4月8日,台湾视障者举行宣传活动,希望社会各界为筹建导盲犬培训学校捐款。
“当我用手杖再走一遍Dian带我平顺走过的路,才发现原来它带我避开了那么多障碍物!Dian就是我的眼睛,它不只是狗,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淑君说着搂住她的拉布拉多导盲犬,亲吻它的额头。
一年半以前,在导盲犬指导员陈长青的帮助下,淑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导盲犬Dian。从二00二年创建台湾导盲犬协会至今,陈长青已经帮助十四位盲胞找到了合适的犬只,但他显然并不满意:“据估算,导盲犬与视障者的比例在一比一百时,才能够基本满足视障者的需求。全台湾有五万盲胞,却只有十八只导盲犬,远远不够。”
一九九八年,刚退伍的陈长青在报上看到国际上导盲犬的发展状况,其中提到台湾完全没有发展导盲犬制度。这激起了陈长青的兴趣,经过四轮面试,原本立志从事法律工作的他成为新西兰皇家导盲犬训练中心的学员。四年后,陈长青回到台湾,成为台湾第一位导盲犬指导员。
台湾导盲犬基金会位于台北市北投区一个并不起眼的巷口。记者还没进门,几只漂亮的拉布拉多犬就隔着透明的玻璃门友善地摇起了尾巴。在协会三居室的办公空间里,满眼都是导盲犬的造型,而其中最醒目的,就是协会的标志——在导盲犬的指引下散发光彩的眼睛。
据介绍,协会目前的工作分两部分,一是帮助台湾盲胞联系海外导盲犬机构进行配组,二是自行训练导盲犬并在本地完成配组。
陈长青说,人和犬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配组并不简单。盲胞必须在十八岁以上、无重大疾病且有定向和行动能力,再根据其具体情况挑选合适的犬。导盲犬配组是非营利事业,所有的犬只都是免费提供给盲胞,所以在导盲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申请人往往要等待数年。目前正在等待犬只的申请人就有一百多位。
一只合格导盲犬的成长和训练过程平均为两年,而协会由于资金缺乏,尚无足够的空间,在训练阶段还得让犬继续住在寄养家庭里,更无法自行繁殖犬只。“每周每只犬只能训练一到两次,进步缓慢,所以时程通常会拖到两年半甚至三年左右。”陈长青显得有些无奈。
陈长青送到海外去学习的人员,在去年底学成归来后,协会就有了三名指导员和一名训练师。陈长青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导盲犬训练中心,才能由现在完全依赖海外赠犬,逐渐变为本地繁殖,加快合格导盲犬数量的增加速度。若每年能够训练出六十只犬,每只服役八至十年,建校十年后有可能满足台湾的需求。这大概需要八千平方米的土地和六千万元新台币的资金,目前资金的募集还远远不够。
为了募集资金和提高社会对导盲犬的接纳度,协会经常举行各种宣导活动,淑君也在这一行列中。她说,尽管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拒绝导盲犬的进入,但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由于繁重的工作,陈长青的健康状况不太理想。可他说,回头看这几年的成长和得到的帮助,他觉得很幸运。他心中的蓝图,就是通过导盲犬,让更多的民众重视和关怀弱势人群。
“每当看见盲胞在导盲犬的陪伴下露出笑容,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体格高大、满脸胡子的陈长青边说边低头抚摩一只导盲犬,眼里满是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