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你慢点跑,别摔着……”听这喊声,你一定以为是谁家的孩子在乱跑,可是循声望去,却发现是一条狗。近日,天气炎热,大街上遛狗的人多了起来,这种“亲昵”的场面比比皆是。
巧的是,这几天记者一直在省妇联采访,在那里了解到,由于自然灾害、下岗失业、疾病、家庭变故等原因,目前我省仍有40万贫困儿童交不起学杂费、买不起学习用品,甚至为了求学一天少吃一顿饭……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在一则公益广告中这样写道:也许你不知道,就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没有生日,因为那已随着父母的故去被遗忘;他们惧怕过节,因为节日的色彩会更显贫困给他们带来的苍白,他们幼小的心灵感受不到爱的存在……
养狗,我们有专门的条例,原则上讲,只要不与相关的管理规定相抵触,养狗是一种自由。而给狗起一个人的名字,体现的是主人与狗的感情很深,也很难说是不道德的。
既不违法,又不与道德明显地相悖,也就让人无话可说了。
只是,每当遇到“狗起人名”一类的“爱心”,再想到那些贫困的孩子,笔者总是莫名地酸楚、反胃甚至反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该把爱心献给狗,还是献给人,这本来是一个无可争议,却又实实在在争论了很久的话题。有人干脆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什么给人给狗的,那么多有钱的大款,没养狗,也没见他们为慈善活动做多少事。咱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养养狗怎么了?这话,也似乎是言之有理。
但笔者依然是反胃。静下心来想想,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你们的生活空间是不是太狭小了,这种狭小是不是已经挤压到了自己的心灵。你们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养都完美无缺,自己的事都做得很好,不违法、还不违背道德,独善其身了,无可指责了,就两耳不问窗外事了。我承认,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有很多还不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他们习惯于拿先富起来的人当自己道德参照的标尺,有钱的都不管,我凭什么管?在这样的对比中,就总能为自己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也许本来自己是武松,比来比去,把自己变成了武大郎。心灵空间的狭小,最终表现出来的大多是自私。
俺养狗,还要为它起一个人的名字,是因为“狗比人忠诚。”这话很流行,也很有市场。其实,人与人的交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相互的,孤独、不被人理解,常常是因为自己同样没有用心去关心别人,给与别人理解。
在大街上,亲切地用人的名字去喊狗,是一种炫耀、戏谑、矫情还是别的什么?
生活中,或许大家都有很多不如意,通过宠物来舒缓情绪,寻求寄托,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宠物只应该是我们心灵的一角,如果成为全部,那么自己是不是太狭隘了呢?
或许你的生活很舒适,又有太多的爱心需要宣泄,那么别让你的爱心浪费和泛滥,因为这太奢侈,过分的挥霍,就是一种矫情。好比,在大街上,你看到身负重物、满身是汗的农民工,你却说,我真羡慕他们,真幸福,一点精神负担都没有,身体一定很棒,还不用健身,多好啊?这就是一种矫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城里人的那套人生哲学,对于还在为下顿饭奔波的人而言,是滑稽可笑的。说到底,这是一种由无知演绎的冷漠。
笔者不想唱什么道德高调,也不想给“狗起人名”扣什么大帽子,只是为那些贫困的孩子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