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10月底至11月初,本市连续报告3例狂犬病病例,3名病人均已死亡。这是本市自1994年以来首次报告本地狂犬病病例。就狂犬病的预防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卫生防病中心有关专家。
据专家介绍,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为恐水症,又称“恐水病”。患者怕水、怕风、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而外貌健康但携带病毒的犬等动物(即健康带毒),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狂犬病是因为被唾液中含病毒的狂犬病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虽不能穿过非破损皮肤,但如果皮肤受到抓伤或擦伤,就有感染的危险。狂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如对犬严格管理,给犬免疫等有关措施;人被咬伤前或后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狂犬血清等,都是控制人狂犬病的积极有效方法。
专家提醒市民,被动物咬伤后,应该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皮肤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涂擦酒精,还要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如果咬伤较轻,在皮肤上留有牙印痕迹,也不能麻痹大意。有时虽然看不到有皮肤损伤,牙印就意味着肉眼难以觉察到的皮肤损伤。在这种情况下,狂犬病毒就有可能顺着牙印侵入人体。因此,也应按照咬破皮肤处理。
注射狂犬病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注射的时间越早越好,并要进行全程免疫,需注射5支,应在当天(第一天即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支。头、面、颈、手指一处或多处咬伤,咬穿皮肤或舔触粘膜等严重咬伤者还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百姓饲养犬或猫等宠物。专家建议宠物饲养者、兽医、动物饲养员、畜牧、屠宰、狂犬病医护和实验室人员等有动物致伤危险或接触病毒机会的人员都应进行动物咬伤前的预防,即按照0、7、21天各注射一针狂犬病疫苗,一年后加强一针。